English

“戏”惊四座 “曲”无音讯

1998-12-20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
田健东

传统戏曲音乐创作后继乏人近年来创作的传统戏曲新戏,有多少唱段被普通戏迷哼唱?答案是令人失望的。戏曲音乐界人士指出,戏曲新戏不能只重“戏”而轻视“曲”。

戏曲是“以戏唱曲”,如果“戏”是“大千世界”的话,“曲”就是“半壁江山”。上海音乐学院连波教授说,八百年的中国戏曲之所以能传承下来,主要靠了精彩的唱段。“一个唱段,可以留下一个戏,甚至一个剧目。”连教授说,“文革”中被禁的《四郎探母》整部戏能够被完整地保留下来,与脍炙人口的“坐宫”唱段始终有人能随便哼唱有关。上海戏曲学校顾兆琳副校长说,昆剧《桃花扇》为什么比《长生殿》受人冷落得多,就是因为“音乐上没有优势”,前者曲调拖沓,后者唱腔优美。现代京戏“样板戏”在时过境迁后还有市场,主要是“今日同饮庆功酒”等著名唱段的功劳。

但是近年来戏曲新戏对于唱腔的重视,远远不够。往往一部新戏“戏”惊四座后,却“曲”无音讯,几乎不曾留下让人哼唱的段子。顾兆琳认为这和戏曲创作思想上对“曲”的认识局限有关。连波教授指出,目前戏曲领域专业作曲家的匮乏也是主要原因。他说,专业戏曲音乐家的作用非常大,五十年代出现的中国戏曲繁荣,与专业的新音乐工作者的加入息息相关。他们把戏曲音乐从民间自发提高到专业创作的层次。但是近年来专业作曲家的队伍越来越萎缩,因为戏曲作曲工作量繁重,收入却十分微薄。连教授说,他作曲的一盒音带,报酬只有二十多块,而且名字也不署。这样的状况使原有的作曲家中很多人不愿意再搞戏曲,同时国内艺术院校中都不设有戏曲作曲专业,这使戏曲音乐后继乏人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